新加坡狮城论坛

所有广告

从鼓励生育看引进移民的特别报道-新加坡移民新经济时政

原作者: lcm|来自: 查看详细|16-6-2004 08:49

摘要: 政府决定推行多项新措施,使新加坡成为富有凝聚力和具备应付新经济时代挑战的国家。这些措施包括为全民设立一笔最终款额将高达50亿元的“终身学习基金”、以实际奖励来鼓励人民多生育,以及协助低收入者提升生活水平 ...
政府决定推行多项新措施,使新加坡成为富有凝聚力和具备应付新经济时代挑战的国家。这些措施包括为全民设立一笔最终款额将高达50亿元的“终身学习基金”、以实际奖励来鼓励人民多生育,以及协助低收入者提升生活水平。
  吴作栋总理昨晚在对全国现场转播的常年国庆群众大会上讲话的基调,是鼓励人民改变即有的观念和态度,迎合新经济时代的需要,并且强调为了在新经济中取得成功,新加坡人必须具备参加终身学习的态度,并且发挥创新和进取精神。
  他也强调新加坡必须解决生育率降低和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以确保这些社会趋势不会成为国家发展的绊脚石。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总理昨晚针对教育、培训、奖励生育、老人保健,低收入者住屋等问题,宣布了一系列的奖励和资助措施。据估计,政府开始推行这些措施时的拨款总额,高达32亿元。
  在备受国人关注的生育问题上,政府将推行一项称为“儿童扶育共同储蓄”的计划。在这个被形容为“婴孩花红”的计划下,一对夫妇生育第二或第三个孩子时,政府将为他们的家庭开设一个户头,然后每年拨一笔钱到户头里,直到孩子六岁为止。
  在生育第二个孩子时,政府每年将在户头里存入500元。如果家长自行在户头里储蓄,政府将以一元对一元的方式存入更多的钱,以1000元为限。在生育第三个孩子时,政府的拨款将加倍,即每年1000元,而政府一元对一元的拨款,将以2000元为限。
  家长可利用这笔“婴孩花红”来支付托儿所、幼儿园和幼稚园的收费。社会发展及体育部仍在拟定这个计划的细节。
  政府也将修改雇佣法令,让妇女在生育第三个孩子时享有八个星期的有薪产假。为了避免增加雇主的负担,政府将负责支付这些产妇在产假期间所领取的薪金,以2万元为限。
  吴总理指出,生育率偏低是一个严重的潜在问题。目前的生育率是1.48,即每一名妇女只有1.48名孩子,未达到人口替代水平。如果这个趋势持续下去,并且假定没有引进新移民,新加坡的人口将在50年后,从现在的320万人下降到270万人,对经济表现、国防能力和家庭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总理说,虽然我们可以引进新移民,但是移民并不能取代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
  除了金钱上的奖励外,政府将在较迟时宣布其他措施,让新加坡人在工作和家庭之间求取平衡。
成立部长级委员会 处理生育率偏低问题
  吴总理宣布成立一个部长级委员会,更全面的处理生育率偏低的问题。委员会主席是总理公署特委部长、全国职总秘书长林文兴。
  昨晚的群众大会在嘉龙剧院举行,总理以马来语、华语和英语作了长达2小时20分钟的演讲。
                        《联合早报》(21/08/00)


<P>
            是个人的事,也是国家的事
● 黄邦杰
  本来,结婚生子是十分个人的事,换言之,一个人结婚与否,生育儿女与否,自有其个人自由,不容他人干涉。时至今日,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一套,早已没有人听得入耳,对此就是父母都不好去管,国家更不便干预。
  人们不愿结婚,或婚后不愿生育儿女,并非新加坡才有的情况。世界上比较富裕的国家早就如此,例如八十年代初西方出现雅皮士这类属中上阶层的专业人士,一方面努力工作,努力赚钱,一方面又尽情享受,尽情花钱;主张同居而不结婚,享受两人世界而不养儿育女。
  西方这种流风所及,再加上社会价值观的转变,新加坡有些年青人难免过分重视个人事业,尤其是一部分女性,宁做女强人也不愿抽时间去结识异性,更不愿生育儿女。
  时下有一部分人把提升生活水平视作人生主要目标,车子要开马赛地,房子要住共管式公寓,还要参加高级俱乐部,打高尔夫球,每周去两次Spa。他们迟迟不愿结婚,就是结了婚也不愿生育儿女,认为子女是个累赘,会降低其生活质素。
  如果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持这样的人生观,则传统家庭危矣,国家危矣。以新加坡这样的小国寡民,用不着多少年,人口必然锐减,有生产能力的一代人数下降,而老年人则日益增加。这样一来,别说经济方面无法与他国竞争,就连国防都成问题。
  如此看来,结婚生子就不是个人小事,而是涉及国家的大事了。这个问题理应引起新加坡人的注意和深思,须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啊。
  所幸真实情况并非如此严重。以笔者观之,为了提升生活水平而不愿结婚生子的人到底是小数,传统的家庭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吴作栋总理在国庆献词中之所以重提国人不愿结婚生子这一课题,实在是政治家的远见,是国家领导人的全面思虑,是总理对国人苦口婆心的提醒。
  尽管如此,全国未婚者的数字仍然偏高,而生育率则偏低,而且从90年代起快速地往下滑,这又如何解释呢?
  在任何社会里,无论男女,传统上都是要结婚生子的,新加坡也不例外。如今成了问题,笔者认为,一般人不是不愿结婚生子,而是生活上存在种种实际困难,举例说,一对收入只有4000元的年青夫妇,每月住屋贷款就占去1000多元,此外还要支付伙食、交通、衣物、保险、医疗、应酬等支出,所余恐怕已经无几了,怎么还有能力养儿育女?如果家里没有老人帮忙照料,就得请女佣,那更是捉襟见肘。所以他们只好不生、迟生或少生孩子。
  如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吴作栋总理在国庆群众大会上提及奖励生育的新措施,政府每年为此拨款至少2亿6000万元。报章上也有不少热心人士提出种种建议,诸如提供房屋、水电、医药的津贴,给予税务回扣,降低女佣税等等,这些建议均可由部长级委员会考虑。
  依笔者所见,最有助于国民的方法莫如大力兴办各类型非牟利性的托儿所,举凡日托、半日托和全托都可在各区兴办,以适应多方面的需求。全托这种形式在新加坡似不多见,但对双双都工作的夫妇帮助最大。他们平日可以不接,只在周日和假期才把孩子接回家,丝毫不影响工作、加班和进修。
  形式上可采取民办、区联络所或民众俱乐部办和企业办三种;前两种由政府有关部门,后一种由企业本身给予津贴及监督。
  由于有津贴,便应低收费,这就可减轻年轻夫妇的负担;由于有监督,重视教育、卫生、营养及安全,实在比请女佣还有利,托管的父母完全可以放心。
  同时又可吸收许多人就业,如幼儿教师、行政、会计、总务、炊事、清洁等人员。由于采取多班制,职工可选择半日班或全日班,日班或夜班,十分灵活,容易吸收到有爱心,有一定文化的人参加工作。
  新加坡兴办托儿所,各方面条件都具备,如组屋的底层就可利用,既方便又省钱。这个条件,香港或其他地方都没有。笔者深信,这一定会受到国人的欢迎,也一定会办得成功。
                       《联合早报》 (23/08/00)</P>
<P>              社论:华族生育率的隐忧
  为了国家的长远幸福,新加坡人须要加紧生儿育女!自从吴作栋总理在国庆群众大会上提出之后,这个信息便成了我国的热门话题。不,不仅是话题而已,政府为鼓励国人结婚生子,已宣布了若干重大措施,包括婴儿花红的金钱奖励、增加托儿所、改善工作制和为方便新婚夫妇申请组屋订立新条例等等。此外,以林文兴部长为首的跨部门委员会,也将参照各方反应,制订更多鼓励政策。
  是的,新加坡已经进入一个讲求优质生活的现代化社会,生活水平提高,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激烈,生儿育女未尝不是个"难题"。不过我们要在这里指出,总理的这项号召还是值得大家三思。面对难题,新加坡人应该下更大的决心,建立起坚定的意愿。数代的努力让新加坡今天国富民安,迈入先进国家的行列,但为了美好的远景,我们就不得不考虑如何持续下一代的繁衍,使得瓜瓞绵绵。
  吴总理在群众大会上说得很清楚,要是我们的出生率保持在1.48,而又没有引进移民的话,再过50年新加坡人口就会从现在的320万下降到270万人。固然,我国将来依旧实行引进外才发展经济的政策,但一个"人丁单薄",子孙越来越少的新加坡,能够算是个幸福的国土吗?因而总理演说中一个重要的章节,便是以"家庭温暖"作为主题。
  事实上,更令人担忧的是华人人口的下降问题。正如总理在马林百列区国庆晚宴上所说的,这是个人口替代水平的问题。数字显示,马来同胞的总出生率是2.42,人口将会继续增长;而华族与印族生育率都在下降中。
  如果华族生育率保持不变,新加坡华族人口将从2020年开始下降,从目前的250万人降低到2050年时的180万人。总理说:"更严重的是,由于华族人口目前占新加坡总人口的76%,华族人口减少,意味着新加坡的总人口也跟着显著减少。"在新加坡,人口问题往往是相当敏感的,总理开诚布公地提出讨论,可见有值得深思的地方。
  当然,新加坡要继续平稳成长,种族和谐仍然是极为重要的。不过,要是能针对华族社群,能多以华人的思想与风俗作考虑,应该也可以让我们创造更符合实际的环境,更踏实地处理生儿育女的课题。
  新加坡华人最大的问题在哪里?照我们看,主要是在于婚姻观的改变。比如说,越来越多人接受同居观念,同时也害怕婚后感情破裂,离婚带来的困境,子女养育成为棘手问题。传宗接代是结婚的重要元素,这样的意识也逐渐淡化了。传统观念中,"连生贵子"、"子孙满堂"、"五世其昌"这些美好的祝愿,也让一些年轻人感到不再时髦。此外,女性的地位也大为提高,今非昔比了。
  新加坡将朝着新经济的时代发展,生活素质得到进一步的保证,人们思想也更自由开放,这是可以肯定的。但我们是否可以想想,传统是不一定要完全抛弃的?除了物质与生活条件上的鼓励之外,我们是否可以根据过去一些优良的观念,提倡养儿为乐,并使社区、学校、公司都能营造"大家庭"的气氛,以强化我们的理想?这些,决策者不妨加以考虑。鼓励生育,归根结底就是要培育出更高素质的人口,先进潮流与传统理念其实也有很多不谋而合的地方。
《联合早报》(01/09/00) </P>
<P>              五套措施鼓励结婚生育
●无工作母亲也可享托儿津贴 ●年轻夫妇申请组屋定金可分二次付
● 刘慧芬
  明年1月1日起,没有工作的母亲如果把孩子送到托儿所,无论是半天或全天的托儿服务,都能享有政府提供的每月75元托儿津贴。
  此外,为了帮助年轻情侣早日有个家,那些在10月1日起第一次向建屋发展局申请四房式新组屋的年轻夫妻,可分两次缴付20%的定金。
  政府昨天宣布推行5大配套措施,进一步营造一个在整体上能够鼓励人们结婚与生育的大环境。以上的措施,是5大配套措施中的其中两项。
  这些配套措施包括调整公共服务的工作制度,让公务员能够更好地平衡家庭与事业,同时也在现有的托儿服务、拥有组屋措施、社交和公共教育方面作出改善。
  结婚与生育跨部门委员会主席张赞成昨天召开记者会,宣布一系列鼓励结婚与生育的配套措施。他也是总理公署常任秘书。
  他说,吴作栋总理在今年国庆群众大会上,宣布了推行"婴儿花红"奖励计划及生育第三个孩子的母亲享有有薪产假,但是,要提高生育率,单靠推行经济措施是不足够的。
政府部门可能实行电子办公制
  从10月1日起,公务员在第一次结婚时,将能享有3天的结婚假期,而当男性公务员的妻子在生育第一至第三个孩子时,也可以获得3天的假期。
  除此之外,政府部门也准备在可行的情况下实行电子办公制,以及在不影响生产力和服务水平的情况下,实行灵活时间工作制。这些安排将有助于使有年幼孩子的公务员做到家庭与事业兼顾。
  另一方面,为了让家长容易获得托儿服务,社会发展及体育部也将在未来3年内,提高组屋区内托儿所学额25%,至5万8000个。
  那些首次申请新组屋的年轻夫妻,日后可分两次缴付20%的定金,即在签协议书时缴付10%,另外10%则在屋子建好后领取钥匙时才缴付。
  不过,夫妻其中一人的年龄须介于21和30岁之间,而且只能用在申请四房式组屋。
  张赞成说:"分两次缴付定金,将能让刚踏出社会工作的年轻人有更多时间储蓄现金或公积金。"
  至于为什么只局限在四房式,建屋局发言人受询时说,那些能够申请五房式或更大类型组屋的年轻夫妇,基本上没有经济问题,因此,没有必要让他们享有这项措施。
  此外,年轻人"投诉"工作后没时间社交,教育部也正探讨如何提供额外的资源,让大学建设更多宿舍,以鼓励更多大学生住在宿舍,提高他们认识异性朋友的机会。
  不但如此,社会发展及体育部也会加强大众教育,通过各项活动灌输结婚与生育的正面价值观及态度。
  张赞成说:"这些只是初步的措施。委员会无法采纳所有的建议,不过,我们还是会不断听取公众的意见。"他指出,政府将在5年后检讨这些措施是否有效。
                        《联合早报》(29/08/00)</P>
<P>             给多生育的家庭女佣税优待
● 刘明珠
  喜闻政府用奖励方式鼓励国人多生育,在此希望政府能考虑在女佣税务方式进行调整。
  我的家翁家婆已不在人间,父母也超过60岁,体力、精力上都无法为我照顾年幼的孩子。
  四年前,当我怀第一胎时,四处张罗终幸得夫家一名亲戚点头,愿为我们全日看顾孩子,一天24小时一星期五天半。这的确帮了我这个职业妇女很大的忙,起码让我可以全心全意工作,晚上能一觉到天明。这煞羡了我的同事及好友们。
  不过,情况稍有改变了。年前,这名亲戚因健康及年龄的关系,已无法再帮人照顾小孩了。幸好,我的女儿也三岁了,可以放心送她入托儿所。
  我夫妻俩曾想过要第二个孩子,但四年前的问题又再出现,谁来顾这个婴儿呢?我们不是有钱人,没车子,不可能每天把这两个孩子这边放那边放,晚上又这边带那边带回,更不可能失去工作。
  倘若我们响应吴作栋总理的呼吁,看来不得不请女佣了。我了解政府不是很鼓励我们太依靠外劳,但这是没办法中的办法了。所以我想向有关当局建议,给那些迫不得已需要聘请女佣照顾婴孩的家庭,豁免女佣税,或给予一定的回扣。
  若政府愿意考虑,女佣税的优待最好就跟其他奖励配套一样,从明年4月1日起生效。我的建议是,给生育第二或以上又得请女佣的职业妇女(当然须有文件证明),先享有两年的女佣税优待,待孩子满两岁后,才征收女佣税,因为这时小孩已经可以入托儿所了。
  同样的,生育第三个孩子时,也是先享有两年的女佣税优待。获得女佣税优待者,就不得在税务呈报表里的8i项获得税务扣除。
  对年收入在2万5000元或之下的职业妇女来说,8i项里的扣除已不实用,因为在扣除个人与劳力所得、公积金、战备军人妻子,以及考获3科'O'水准及格的妇女的种种税务回扣,其实也不需要缴所得税了,女佣税优待条款8i,对这个收入层的女性来说实效不大了,除非政府并不鼓励这个收入层女性多生育。 </P>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