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额增加受欢迎 家长却担心文凭贬值 (2012-08-28)
增加大学学额,把入学率增至40%,受访的学生和家长对这一改变表示欢迎。不过,他们也提出一些顾虑,包括到时大学毕业生太多,会影响就业机会。经济学家和人力资源公司则认为,我国对大学生的需求仍强劲。
育有两名在念中学孩子的家长陈秀珍(50岁,文员)说,她虽然希望孩子都能上大学,但她认为孩子的成绩不够好,上大学的机会不大。将来学额多了,孩子上大学的希望增加,不过,她也担心,上大学的门槛拉低,太多大学生,大学文凭就没那么有价值了。
李显龙总理前晚在国庆群众大会上宣布,新加坡科技学院和新跃大学将升格为本地第五和第六所大学,大学入学率也将从目前的27%调高到2020年的40%。大学新生学额每年将增加3000个,从现有的1万3000个增加到2020年的1万6000个。
政府上一次宣布扩充大学教育是在2008年,通过设立本地第四所大学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新加坡科技学院等,把大学生入学率从当时的25%,提高到2015年的30%。
雇主需对六所大学一视同仁
南洋理工学院工程信息科技课程毕业生李栢正(25岁)和新加坡工院商业创新与设计专业文凭一年级学生林晖恩(17岁)都支持大学增加学额。林晖恩希望,随着科技学院升格为大学,学院可考虑开办新课程,如他所念的商业设计课程,这样一来同学就不需到外国留学,可省下一笔费用。
选择大学方面,和一般学生一样,两人还是会比较倾向于历史最悠久的三所公费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管理大学。林晖恩指出,若只有科技学院和新跃大学增加学额,那三所大学的竞争还是会很激烈。
他们认为,雇主的态度也很重要,如果雇主对所有六所大学都一视同仁,给予毕业生同样的机会和薪酬,相信大家就会支持新成立的大学。
受访的家长和学生也提出,大学毕业后能不能够找到工作,不完全取决于文凭,还包括个人的能力和面试时的表现。
市场面对“技能鸿沟”问题
新加坡国立大学经济系副教授山得锐指出,随着新加坡转向更有价值的工业活动,未来20年高技能人力和专业人士、经理与执行人员的需求将增加,而这类人力资源需要很长时间的投资,要培养大学生和研究生,至少要16年。他说,我们目前面对“技能鸿沟”(skills gap)的问题,需求超过了人力供应,为了维持具有竞争力的经济,目前要依赖外来员工,因此通过扩大大学学额来应付需求问题是个好办法。
另一个问题是国人总体技能水平有待提高,山得锐也认为应该推广像新跃大学这样鼓励人们终生学习的大学。
至于大学生比例的问题,他说,没有一个国家有所谓的最佳大学生比例,何况我国的工业还在增长,可以创造工作机会,目前的问题不是要如何创造工作,而是到哪里找本地人来填补这些工作。
人力资源顾问公司GMP集团企业服务部副主任吴坤指出,扩大大学学额的挑战在于实施的过程,这必须与市场需求呼应,若只是一味增加所有课程的学额,只会让学生盲目选择受欢迎课程,而排斥被视为报酬不高、较不诱人的课程,长远来看,这可能造成大学生人浮于事的情况。
他说,随着就业人口中拥有基本大学文凭的比例提高了,这也意味着求职者若要在就业市场上突围,可能得不断进修,以获取专业资格或更高等的文凭了。
李显龙总理前晚在国庆群众大会上宣布,新加坡科技学院和新跃大学将升格为本地第五和第六所大学,大学入学率也将从目前的27%调高到2020年的40%。大学新生学额每年将增加3000个,从现有的1万3000个增加到2020年的1万6000个。
政府上一次宣布扩充大学教育是在2008年,通过设立本地第四所大学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新加坡科技学院等,把大学生入学率从当时的25%,提高到2015年的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