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共 401 个

jjrchome LV16

发表于 27-8-2012 09:52:37 | 显示全部楼层

17岁的新加坡游泳运动员约瑟夫-斯格林(Joseph Schooling)已经获得10余所美国大学的青睐。。。


Singapore Olympic swimmer courted by more than 10 US universities
Edvantage |    Fri Aug 24 2012

                              

      
   
    SINGAPORE - Singapore Swimmer Joseph Schooling is already being courted by US universities, despite having two years to go before being eligible for admission.

The 17-year-old, who competed in the recent London Olympics, has received invitation letters from more than 10 American schools, The Straits Times reported.

               
            The universities are not allowed to approach the athlete directly until he is in his final year, but are offering to sponsor his trips to the US to visit the schools' facilities.

But Schooling already has a college in mind -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which has a stellar men's swim team ranked second in the 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s top division.

Their coach is Eddie Reese, the assistant coach of the US men's team at the London Olympics. Its alumni includes six-time Olympic medalist Brendan Hansen, who also competed at the London Games.

Other schools he is considering are the University of Florida and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No matter which university he settles on, one thing for sure is that Schooling will continue to pursue his education in the US, where he has been based since 2009.

The swimmer will be flying back to Florida tomorrow morning, where he will be starting Grade 11 at the Bolles School next month.

Schooling enjoyed a three-week vacation in Singapore after the Olympics, where he allowed himself to indulge in local food like chwee kueh (steamed rice cake) and fried carrot cake, and had fun bowling and going out to the movies.

He also wishes to put the cap-and-goggles fiasco at the Olympics behind him.

The swimmer's gear was rejected minutes before the 200m butterfly heat because the items were not approved by swimming's governing body, Fina. He ended up finishing two seconds off his personal best in his pet event.

The incident is being investigated by the Singapore National Olympic Council, but Schooling says he is ready to move on.
He has set his sights on helping his school win the US national meet in Dec, before competing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World Championships held in Barcelona next year, where he has already made the 'B' qualifying marks in the 100m and 200m fly.

With his Olympic experience behind him, Schooling told The Straits Times he believes he will be a better competitor in Spain, and will be "more relaxed" and not be as panicky as he was before.


Fiona2004 LV15

发表于 27-8-2012 10:4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jjrchome 发表于 27-8-2012 09:31
莱中将迁到布莱德路(2012-08-26)

莱佛士女中布莱德路新校舍比目前的安徒生路校舍大3公顷。建成后,莱中 ...

对有钱人来说,不一定是好消息。对普通家庭来说,绝对是好消息,交通方便多了。

点评

赞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9-8-2012 10:25

jjrchome LV16

发表于 28-8-2012 08:3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学学额增加受欢迎 家长却担心文凭贬值
(2012-08-28)

增加大学学额,把入学率增至40%,受访的学生和家长对这一改变表示欢迎。不过,他们也提出一些顾虑,包括到时大学毕业生太多,会影响就业机会。经济学家和人力资源公司则认为,我国对大学生的需求仍强劲。

  育有两名在念中学孩子的家长陈秀珍(50岁,文员)说,她虽然希望孩子都能上大学,但她认为孩子的成绩不够好,上大学的机会不大。将来学额多了,孩子上大学的希望增加,不过,她也担心,上大学的门槛拉低,太多大学生,大学文凭就没那么有价值了。

  李显龙总理前晚在国庆群众大会上宣布,新加坡科技学院和新跃大学将升格为本地第五和第六所大学,大学入学率也将从目前的27%调高到2020年的40%。大学新生学额每年将增加3000个,从现有的1万3000个增加到2020年的1万6000个。

  政府上一次宣布扩充大学教育是在2008年,通过设立本地第四所大学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新加坡科技学院等,把大学生入学率从当时的25%,提高到2015年的30%。

雇主需对六所大学一视同仁
  南洋理工学院工程信息科技课程毕业生李栢正(25岁)和新加坡工院商业创新与设计专业文凭一年级学生林晖恩(17岁)都支持大学增加学额。林晖恩希望,随着科技学院升格为大学,学院可考虑开办新课程,如他所念的商业设计课程,这样一来同学就不需到外国留学,可省下一笔费用。

  选择大学方面,和一般学生一样,两人还是会比较倾向于历史最悠久的三所公费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管理大学。林晖恩指出,若只有科技学院和新跃大学增加学额,那三所大学的竞争还是会很激烈。

他们认为,雇主的态度也很重要,如果雇主对所有六所大学都一视同仁,给予毕业生同样的机会和薪酬,相信大家就会支持新成立的大学。

  受访的家长和学生也提出,大学毕业后能不能够找到工作,不完全取决于文凭,还包括个人的能力和面试时的表现。
市场面对“技能鸿沟”问题

    新加坡国立大学经济系副教授山得锐指出,随着新加坡转向更有价值的工业活动,未来20年高技能人力和专业人士、经理与执行人员的需求将增加,而这类人力资源需要很长时间的投资,要培养大学生和研究生,至少要16年。他说,我们目前面对“技能鸿沟”(skills gap)的问题,需求超过了人力供应,为了维持具有竞争力的经济,目前要依赖外来员工,因此通过扩大大学学额来应付需求问题是个好办法。

  另一个问题是国人总体技能水平有待提高,山得锐也认为应该推广像新跃大学这样鼓励人们终生学习的大学。
  至于大学生比例的问题,他说,没有一个国家有所谓的最佳大学生比例,何况我国的工业还在增长,可以创造工作机会,目前的问题不是要如何创造工作,而是到哪里找本地人来填补这些工作。

  人力资源顾问公司GMP集团企业服务部副主任吴坤指出,扩大大学学额的挑战在于实施的过程,这必须与市场需求呼应,若只是一味增加所有课程的学额,只会让学生盲目选择受欢迎课程,而排斥被视为报酬不高、较不诱人的课程,长远来看,这可能造成大学生人浮于事的情况。

  他说,随着就业人口中拥有基本大学文凭的比例提高了,这也意味着求职者若要在就业市场上突围,可能得不断进修,以获取专业资格或更高等的文凭了。

李显龙总理前晚在国庆群众大会上宣布,新加坡科技学院和新跃大学将升格为本地第五和第六所大学,大学入学率也将从目前的27%调高到2020年的40%。大学新生学额每年将增加3000个,从现有的1万3000个增加到2020年的1万6000个。

政府上一次宣布扩充大学教育是在2008年,通过设立本地第四所大学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新加坡科技学院等,把大学生入学率从当时的25%,提高到2015年的30%。



jjrchome LV16

发表于 28-8-2012 08:41:37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建会馆文学奖比赛 看图写作 发挥创意
(2012-08-28)


迈入第10年的福建会馆文学奖今年在题材方面有了新尝试,除了一贯的命题作文,今年小学低年级组和中学高低年级组的比赛都增设了看图作文题目。学生看图后发挥创意,作文之余也得自拟题目。

司徒晓昕 报道
[email protected]


“全国中学生华文创作比赛新蕾奖”中学低年级组金奖、高年级组金奖和
“联合早报金奖”得主分别是蔡融(左一)、张钰琛(右一)和陈素蕊(中)


  “我看到图中的两棵树,想到全球的树木越来越少,就写了这篇‘种树拔根’。”

  对于首次参加新加坡福建会馆文学奖比赛,也是首次尝试看图写作的美华中学中一生蔡融(14岁)而言,这是有趣的尝试。他受访时说:“我平时在学校写作时都没有看图的选择,所以觉得看图写作相当好玩,而且发挥更自由,还可以自己拟题。”

  蔡融也是福建会馆文学奖属下“全国中学生华文创作比赛——新蕾奖”中学低年级组的金奖得主。中学高年级组的金奖得主是新民中学的张钰琛。

  迈入第10年的福建会馆文学奖今年在题材方面有了新尝试,除了一贯的命题作文,今年小学低年级组和中学高低年级组的比赛都增设了看图作文题目。学生看图后发挥创意,作文之余也得自拟题目。

  福建会馆文化组主任朱添寿说:“以看图片写作,更能体现学生写作上的创意。”

  由福建会馆、新加坡文艺协会、南侨中学及《逗号》联办的“全国中学生华文创作比赛——新蕾奖”也吸引了391名参赛者,是历来最多的一次。

此外,“新加坡福建会馆属校小学生华文作文比赛”和“新加坡大专文学奖”也分别吸引了100和322名参赛者。

  福建会馆文化组副主任杜南发上星期五在颁奖礼上致词说:“这10年来,我们可以看到本地年轻的华文创作人,还有双语双文化的新一代作者,正继续涌现和成长。无论文学创作、戏剧、演艺、多媒体等领域,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这正是福建会馆和许多朋友们,多年来坚持举办这一项以年轻人为对象的文学奖的目的,也是我们的动力。”

  通商中国总裁刘燕玲以主宾身份出席了颁奖典礼。她也是蔡厝港集选区议员。

  除了最高等级的金奖,“新蕾奖”也设有一、二和三等奖,中学低年级组一等奖得主是维多利亚学校的卓鸿仁和圣尼格拉女校的王宇琦;中学高年级组一等奖是伟源中学的周嘉宜、安德逊中学的宫奕萱和大智中学的陈紫瑜。

“大专文学奖”揭晓
  开放给全国大学生的“新加坡大专文学奖”当天也揭晓得奖名单。小说组首奖得主是立化中学的杨旖丽;散文组的首奖得主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孙一凤;诗歌组的首奖得主是淡马锡初级学院的邓文琦。

  来自南洋理工大学的陈素蕊凭着一首《华文之于我》诗歌获得评审的青睐,获颁“联合早报金奖”。该奖颁发给表现最杰出的参赛者。这首诗也获得诗歌组的三奖。

 “新蕾奖”作品将刊登在《逗号》,其余得奖作品将上载到福建会馆文学奖网站:www.wenxuejiang.sg/

男人如树 LV15

发表于 28-8-2012 08: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jjrchome 发表于 28-8-2012 08:35
大学学额增加受欢迎 家长却担心文凭贬值(2012-08-28)
增加大学学额,把入学率增至40%,受访的学生和家长 ...

中国就是很好的前车之鉴啊。大学多了,考大学容易了,文凭就贬值了。

新加坡应该关注于把南大国大推进到世界一流名校,其他的大学应该成为私立大学,让市场来决定它的文凭值钱不值钱。要求一视同仁是不对的。

点评

赞成!没有世界级名校,没法减少优秀生源的流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8-8-2012 09:16

jjrchome LV16

发表于 28-8-2012 08:50:18 | 显示全部楼层

男人如树 发表于 28-8-2012 08:43
中国就是很好的前车之鉴啊。大学多了,考大学容易了,文凭就贬值了。

新加坡应该关注于把南大国大推进到 ...

今天《TODAY》上也刊载了一篇质疑增加大学学额政策的文章;

Six varsities more harm than good?
From Jeraldine Phneah Jia Lin            
Aug 28, 2012

        I attended the National Day Rally and was shocked that, with the two additional universities, the yearly intake of full-time students by 2020 will go up by 3,000, on top of increasing numbers in existing local universities.

      As an undergraduate, I urge the Education Ministry to reconsider the decision, which would create a more competitive climate for undergraduates as the value of a degree diminishes.

      Students would have to work harder to get a higher honours class, multiple internships  and co-curricular activities, to secure a good job when they graduate.

      We may end up like many Western countries where a first degree is no longer enough and students incur more fees for a master's degree.

      This would contradict national goals such as increasing birth rates, as people would have to delay marriage and the age they start work. And with an increasingly busy university schedule, students may not even have time to date.

      Also, is this policy equitable? The academic entry requirements for SIM University and the Singapor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eem low, and many can get in because they have the means to afford it.

      This may add to the existing inequality whereby richer students have the option of going abroad or to private universities if they cannot make it to local universities.

      The move is also not in line with one of our core national values, meritocracy. With basic education for all, everyone now has a chance to prove themselves worthy of a place in university. We have a fair fight for the limited number of university places.

      If university entry requirements here will be lowered, how would those with the mentality that if they strive to be one of the best, they can earn a place in university, feel or think?

      A degree is not a right but a privilege for which one has to work hard. I hope that the Government will not make this accessible to just anyone who has the means to pay for it.

      A final consideration is that, with increased competition and stress in our society, and if current undergraduates resent this policy, would our talented workers choose to work and live abroad instead?

      It is important that, in an attempt to pacify one group, we do not sacrifice the interests and hard work of another.

jjrchome LV16

发表于 29-8-2012 08:3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到2020年  同龄生半数可圆大学梦
(2012-08-29)


王瑞杰表示,增加大学学额是重要的投资,这说明我们致力于协助发掘新加坡人的潜质,我们希望通过创造更多的机会助新加坡人掌握更深层的技能和提升自我,以在更全球化和复杂的世界里继续有抢占先机的能力。

陈能端 报道
[email protected]

  政府接纳升大学渠道委员会的建议,通过拓展应用型大学教育以及津贴更多人修读部分时间课程,让更多新加坡人圆大学梦。到了2020年,每届学生当中有半数的人能接受获政府津贴的大学教育。

  目前,同级生当中修读受津贴全时间学位课程的比率为27%。政府将主要通过把新加坡科技学院(SIT)升格为本地第五所公费大学,还有在新跃大学(UniSim)开办全时间课程,把这个比率提升到2020年的40%。换句话说,到了那个时候,每年新增的学额为3000个,达到1万6000人。

  另一方面,现在每年大约有4000名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和新跃大学修读部分时间课程的学生获得政府津贴。这大约占同级入大学比率的7%。政府计划到了2020年,把这个比率增加到10%。

  教育部长王瑞杰昨天就李显龙总理在国庆群众大会上做出的教育宣布召开记者会,说明相关细节。王瑞杰解释:“增加大学学额是重要的投资,这说明我们致力于协助发掘新加坡人的潜质,我们希望通过创造更多的机会助新加坡人掌握更深层的技能和提升自我,以在更全球化和复杂的世界里继续有抢占先机的能力。”

  教育部兼新闻、通讯及艺术部高级政务部长黄循财去年受李总理委任,领导升大学渠道委员会。他昨天出席记者会时强调,委员会在展开探讨时有三个主要的考量:在拓展大学渠道时,保持大学教育整体素质和价值;谨慎使用公款,以惠及个人和社会;确保大学教育是普罗大众负担得起的同时,也平衡政府的财政可持续原则。
就业市场仍可吸收

更多大学毕业生
  黄循财以一些数据说明新加坡就业市场仍可吸收更多大学毕业生。他说:“本地的专业人士、经理和执行人员(PMEs)是就业市场增长最快的一群,从2001年的27%,增加到去年的32%,而这个比率明显会继续上调。还有,年龄介于25岁到29岁的受薪公民当中,有44%每月至少赚取3000元。”

  王瑞杰指出,每一个新成立的公费大学都和以往的大学有不同的专长,而这才能为新加坡打造多元的大专教育景观。

  新加坡现在设有国大和南大两所研究型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着重开办管理、金融、经济和通讯系统课程、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则采取中美顶尖大学联合打造的新模式。将转型为公费大学的科技学院和新跃大学虽然都和工业有密切联系,且办学借重实践理念,但前者日后主要会提供科学及科技领域的课程,而后者的长项是专业服务领域的课程。

  在这一轮宣布中,教育部也表明将为延续教育者提供更多支援,例如让选择到新跃大学修读部分时间学位课程的学生享有和国大、南大学生相同的经济援助;鼓励更多企业为那些工作几年后才重返校园的学生提供奖学金等。

不应视文凭为终极目标
  王瑞杰警惕人们不应该视追求一纸文凭为终极目标,因为如欧美和亚洲等地的情况显示,取得学位文凭不等于能找到理想的工作,甚至不能确保个人能在毕业后顺利就业。他希望新加坡人能通过各种大学和延续教育渠道发觉自己的兴趣和热忱所在。“因为这些特征才能帮助我们成功找到梦想的职业,或是创业。”

  美光半导体亚洲新加坡国家经理李国才(60岁)是升大学渠道委员会的成员之一。身为业界代表,他受访时表示乐见政府增设应用型大学渠道,因为许多资本密集的工业都缺乏高端人才。他说:“如果人们以为‘应用型’教育会比较不严谨,那我看他们是误会了,因为选择这类课程的学生必须掌握高水准的技能。我相信科技学院和新跃大学定能为学生提供具有素质的大学教育。”

点评

以后大学生满地跑!哈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9-8-2012 10:27

frekiwang LV15

发表于 29-8-2012 10: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所公立大学,大学文凭会贬值?没错,但新加坡政府是故意的。

新加坡政府一直在找各种方法,增强国人的竞争意识,但其实很多时候口头教育并不奏效。尤其是很多从JC或者poly成功申请进入NUS/NTU/SMU的本地学生,认为自己的将来工作已有保障,就不再努力进修。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本地顶尖收入行业,在招聘毕业生后,发现能力成绩优异的中国或印度籍毕业生比本地毕业生还多。

引进外国人才/奖学金学生,政府这种做法本来的初衷之一,就是增强本地人的竞争意识和生存意识。但是这个举措显然并不奏效,反而招来很多骂名,因为本地人大多认为和外国人公平竞争是对他们的“不公平”。因此,政府现在改变策略,增加政府大学本科生毕业人数,在降低JC/POLY毕业生上大学的难度的同时,也会让本科生找到心仪的工作难度增大,让本地学生和自己人竞争机会增多,已达到培养他们的忧患意识和提高竞争意识的目的。

jjrchome LV16

发表于 30-8-2012 08:4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智利300所小学   教“新加坡式”数学
(2012-08-30)

智利教育部课程发展署长玛利亚近日来新加坡参加全球教育论坛时透露,智利从2010开始展开试验计划,在全国300所小学推行新的数学教育模式。在设计数学课程时,主要参考了新加坡的教学方式。过去三年,有超过6万名智利小学生学习“新加坡式”数学。

杨丹旭 报道
[email protected]

  新加坡式的数学教学方法远渡重洋,不仅在美国越来越受欢迎,也被南美国家智利选作参考模式。

  智利教育部课程发展署长玛利亚(Senora Maria Jesus Honorato)近日来新加坡参加名创教育出版社(Marshall Cavendish)举办的全球教育论坛。

  她受访时透露,智利从2010开始展开试验计划,在全国300所小学推行新的数学教育模式。智利教育部在设计数学课程时,主要参考了新加坡的教学方式。过去三年,有超过6万名智利小学生学习“新加坡式”数学。

  玛利亚说,智利目前没有一套统一和简洁有效的数学教学方式,教材以文字居多,学生不易理解。相比之下,新加坡用画面方式教授抽象数学概念,是最值得借鉴的。

  智利教育部去年调查显示,超过80%参与试验计划的老师认为,新加坡式教学方法让教学更有效,学生取得了更好成绩。

  玛利亚说:“新课程给教师更大教学动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她透露,智利教育部将会再进行两次教学评估,如果结果令人满意,将会推广新加坡式数学教学模式。不过目前智利教师缺乏相关经验,如果要全面推广,需要为教师提供给多教学资料和培训。

  新加坡学生的数学成绩突出,在“国际数学与科学研究趋势”报告中常名列前茅。新加坡数学教学方法因此在国外备受推崇,新加坡小学数学课本也出现在美国小学课堂上。

  不过,本地学生习惯通过做大量习题提高成绩,也是新加坡数学教学面临的质疑。

  玛利亚却认为,做练习是学习的基本原理。“大量练习并不是死记硬背,练习有很多种,可以发展认知等不同能力,让人学到更多。如果要学东西,就得付出努力。”

教育部明年推出
新数学教学大纲

  美国教科书出版机构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三年前将新加坡数学课本带入美国。公司教学课程部副总裁凯蒂(Kathi Prancan)指出,美国数学教学讲究广度,新加坡则重视深度,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知识,而不只是会做题。

  她透露,新加坡数学课本在美国受到欢迎,过去三年使用的学生增加一倍。目前美国教育界正在为各科目设立普及教学标准,新加坡式数学是参考之一。

  凯蒂认为,做习题是学数学必要环节,美国小学生平均每天也花至少90分钟在数学课和做习题上。

  名创教育出版社昨天也在论坛上展示配合教育部新教学大纲的课本。教育部受询时证实,明年将从小一和中一开始使用修改后的数学教学大纲。此外,中学科学的修改教学大纲会在明年从中一开始推行,小学科学的修改教学大纲则会在2014年从小三开始推行。

据了解,新教学大纲融入更多21世纪教学元素,强调批判和创新思维、小组作业,并会以生活实例作为情景式教学素材。

  此外,曾在国立教育学院任教的资深教育工作者哥比纳丹(S.Gopinathan)教授,在论坛上分享新加坡通过教育提高社会流动性的经验。他受访时对政府计划让更多学生园大学梦表示赞同,但他也希望,大学教育往通识(broad-base)教育方向发展,确保大学毕业生掌握就业市场需要的技能,不要造成人才浪费。

jjrchome LV16

发表于 30-8-2012 08:51:26 | 显示全部楼层

补习好赚? 中国教师隔空抢滩                                                
日期:29/08/2012 新闻来源:联合晚报




学生在狮城,教师却在中国,用视频连线教华文

补习好赚,中国教师隔空抢滩!本地出现第一家网络补习班,学生在狮城,教师却是在中国,通过视频连线教华文。

学生只要扭开电脑上网,登入Skype视频,就能通过学校设立的网上补习班,与中国教师连线。

通过生动有趣影片,中国教师当场教华语,批阅学生作业,指出学生所犯的错误。

电邮家长报告学习进展。完整报道,请翻阅29.08.2012《联合晚报》。

点评

这个好像以前8频道有报道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30-8-2012 10:4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