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共 401 个

jjrchome LV16

发表于 27-2-2013 09: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校园托管中心 让家长很放心

(2013-02-27)


学生托管中心通过各类活动,让学生认识待人接物的道理,学生王湉婷(中)很喜欢这样的人偶讲故事活动,从交流与学习中建立自信。


学校像是伟林小学生王湉婷的第二个家,平日放学后她留在校内的学生托管中心做功课,假期也到学校报到,她特别喜欢到中心参加能丰富学习体验的活动。

  除了学业指导,学校也注重托管中心提供“全人教育”,确保这些“外援”与校方同步培养学生的品格与软技能。目前,提供学生托管服务的大多数是志愿福利组织,但也有好些私人业者开始走入校园,为学校提供个人化的学生托管服务。

  自1998年在社区设立提供学生托管服务的博知学生托管中心(Pro-Teach Schoolcare)三年前走入校园,目前为六所学校提供服务。与社区其他以补习为主的分行不同,它设在校园的中心在活动规划上需配合校方的要求。

  伟林小学是博知学生托管中心的其中一个合作伙伴。伟林小学副校长古玛受访时说,校方在招标业者时,会根据校方需求与对方所能提供的项目来选择。博知学生托管中心提供的活动内容很广泛,包括学习之旅、美术课和社区服务等,这符合校方全面教育的宗旨。

  他说:“托管中心的教师与校方紧密合作,遇到学生有纪律问题时,校方同样会处理。到托管中心的学生首要任务是完成作业,才能进行其他活动。学习之旅等校外活动一般在考试后和学校假期进行。学生在校内完成功课,家长能减少督促孩子做功课的工夫,因而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

  伟林小学有200名学生使用托管服务。学生以年级分班,小一生人数最多,共50名。低年级学生的家长因孩子年幼,对托管服务的需求较大,校方会根据学生的需要分配学额。

  博知学生托管中心共有30家分行,它在伟林小学的收费是每月260元,比市价少约两成。校方也为有经济困难的学生申请津贴。

小二生王湉婷(7岁)获得津贴,托管中心的每月收费仅10元。她喜欢中心教师用人偶讲故事,因为她从故事中学到待人处事的道理。此外,中心教师帮她温习听写,她觉得获益良多。
  王湉婷的母亲刘爱玲(32岁)告诉记者,原本害羞的女儿现在比较健谈,更积极学习。

  托管中心教师何莉敏(33岁)受访时说,以低年级为对象的人偶角色代表不同价值观,例如自信、友好相处和毅力等。学生从有趣的故事学习道理,并通过与同学的分享建立自信;高年级学生则通过游戏或分组活动培养不同的价值观。

  中心的其他活动包括时事讨论,环保计划、网上学习和陶瓷制作等。中心教师定期透过反馈报告让家长知道孩子的表现和进展。中心每年也颁发“最佳品行”的奖状,表扬品行良好的学生,

设托管中心小学增至80所

共可照顾五六千名学生

  大众小学的学生托管中心也由私人业者Kidz Fusion Network经营,校方十分重视品德教育。中心在假期时会安排游戏以及创意写作、演讲与戏剧指导等活动,让学生掌握生活技能,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家长许思思(44岁)认为,中心设在学校能更好地与校方紧密合作,因此她很放心让两个儿子留在学生托管中心。

  学校设立学生托管中心计划始于1999年,方便无法在放学后照顾孩子的家庭。教育部今年在另外14所小学设立学生托管中心,让更多学生可获得应有的照顾。目前,设有托管中心的小学总数增加至80所,可照顾约五六千名学生。
sp026.jpg

点评

这里的小孩子近视率真高,这么小就戴眼镜, 以后怎么办? 难道都指望lasik?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7-2-2013 10:05

jjrchome LV16

发表于 27-2-2013 09: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NUS scheme giving some shine to engineering
   Stacey Chia |       The Straits Times |    Wed Feb 27 2013


                                    
   
    SINGAPORE - While the rest of his friends are only halfway through their studies, chemical engineering student Tan Peng Soon is about to graduate.

Mr Tan, 23, is part of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s gifted programme for engineers, which allows students to complete their degrees in three years or less - compared with the usual four.

            By letting them get ahead of their peers, the Global Engineering Programme (GEP) hopes to attract the brightest to study engineering, which appears to be losing its shine.

The programme, first launched in 2009, allows students to pursue any branch of engineering at NUS.

It will see its second and larger batch of 16 students graduate at the end of this term in May.

A GEP student is allowed to take six or seven modules per semester, compared with five, which is what an average engineering student would take. Each candidate is attached to a professor who mentors him or her closely.

Students under this scheme are required to complete their undergraduate studies within three years - of which one semester must be spent doing an overseas exchange programme.

They are also expected to go on to a postgraduate degree in the fourth year, in a move to encourage them to pursue
engineering-related careers.

Applicants must have excellent grades and pass an interview.

Those accepted into the programme are given full bond-free scholarships.

Programme director Quek Ser Tong said engineering has become less popular among top students, who prefer courses like law and business - a trend also evident in other countries.

Professor Quek said: "It is hard science and students are shying away from it." Surveys have shown young people tend to see it as boring and "a hard slog with little reward".

Although the proportion of students in engineering courses has remained stable - the universities here continue to produce about 4,500 engineering graduates annually - many of the top students opt for medicine, finance and business.

According to a Manpower Ministry study published last year, engineer is also among the top 10 occupations with the most vacancies going unfilled for at least six months.

Prof Quek said the programme, which took in its largest batch of 37 students in the current academic year, is likely to take in about 40 students every year.

Mr Tan, who recently started his master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at ETH Zurich, said: "When you're on the programme and attached to a mentor by default, you're 'forced' to interact with the professor. But I got to learn so much more."


  

鹏飞狮城 LV10

发表于 27-2-2013 09:16: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jjrchome 发表于 25-2-2013 09:59
Australia plans to attract Chinese high school students
2013-02-22
By Luo Wangshu ( chinadaily.com.c ...

还是应了那句老话,"钱多,人傻,速来"。

Fiona2004 LV15

发表于 28-2-2013 13:5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钢琴教育家王立达逝世

(2013-02-28)

我国知名钢琴教育家王立达昨天中午因器官衰竭在邱德拔医院辞世,享年57岁。

  据王立达家人透露,王立达1月23日就因心肺功能衰弱入院,住院已有五个星期。王立达近年健康状况不是很好,患有糖尿

病并曾在2006年做心脏绕道手术。
  王立达六岁开始随黄晚成学习钢琴。在1960年代与萧奕庆、陈万荣同名,是最叫新加坡人骄傲的钢琴神童之一。他13岁

参加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钢琴演奏文凭考试,以高积分成为东南亚地区考生之冠,获奖学金到伦敦深造,但因年纪太小,不到入

学年龄,延后两年才到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求学;1975年,他又到德国汉堡大学继续深造。
  1980年代,王立达回国后曾因无法调适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患上严重忧郁症,甚至企图割脉自杀。直到1995年,亲友学

生的支持以及他心中对追求音乐道路的强烈信念,才让王立达的人生得以重新出发。
  走出生命谷底的王立达成为一位名师,桃李满门,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音乐家,包括彭玉梅、王雅蕙、辜博玲、吴多

才等。他也是南洋艺术学院钢琴系兼职教师。对于自己从舞台转向教育,王立达曾在与本报的访谈中表达了欣慰和满足。“我

以前走不出牛角尖,但我终于明白自己名字的意思,‘己立立人,己达达人’,这是多么快乐的事情。”
  自1994年复出与新加坡华乐团合作《天仙配》后,王立达教学之余也经常登台演奏,参与伴奏、独奏、协奏和室内乐演

出。2010年的妆艺大游行,王立达坐在花车上,满怀[关键词屏蔽]地演奏《黄河钢琴协奏曲》的情景,让许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音乐对单身的王立达来说,是他此生存在的原因。他曾说自己没有音乐就活不了。“音乐是我最忠诚的伴侣,从不会背叛

我,只有我背叛它,就是当我琴练得不够时。对我来说,音乐的世界是最纯洁的,如果音乐不能感动我,那在这个世界上,再

也没有别的东西可以让我掉泪。”

  王立达的遗体停柩在翡珑山礼堂1(Mount Vernon Parlour 1),将于星期天(3月3日)上午九时正运往万礼火化场火化。

jjrchome LV16

发表于 1-3-2013 1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瑞杰:商学院须不断更新迎接环球化挑战


(2013-03-01)

陈秋华 报道

  面对环球化的挑战,商学院必须不断自我更新才不会被淘汰。这包括提供跨学科的课程,帮助学生学会适应多变的经济和企业运作模式。

  单是掌握传统的企业作业方式已不足够,商学院生学成后应能在关键时刻当机立断,发掘并把握机遇。

  教育部长王瑞杰日前出席法国高等经济商业学院(ESSEC)主办的国际论坛时指出,环球化对所有商学院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关键就在于培养可以在环球世界竞争的人才。

  他说:“全球亚太区域必须培养未来的企业领袖,商学院要不就改变自己满足需求,要不就被淘汰。”

  王瑞杰以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联合提供免费网络课程为例,说明传统的商学院必须有新优势才能持续吸引学生。他说,这不仅是提供一纸文凭或加强师生交流体验,学生也要能从课程中掌握高素质的技能和知识。

  ESSEC国际论坛的主题为“企业管理教育能否应付环球危机并持续发挥作用”,约120名本地和国际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包括ESSEC国际咨询团的成员聚集一堂,探讨企业管理教育课程在今时今日的实用性。

  在论坛前,ESSEC也为位于“纬壹科技城”(one-north)尼泊尔园(Nepal Park)的新校舍举行动土仪式,耗资4000万元打造的新学院将在明年底落成。创建于1907年的ESSEC是法国顶尖商学院,在2005年于我国设立第一个亚洲分校,过去几年培训了超过3000名来自世界各国的学生和执行人员。在新校舍落成后,学院每年能培训超过1500人。

经济发展局局长杨吉全在出席动土仪式时说,该学院将成为LINK@Nepal Hill知识村落的另一个珍贵成员。该村的设立,就是希望聚集在这一处的企业机构和学府可以相互合作,激发商业人才和领袖潜能的新思维,强化新加坡作为全球亚洲枢纽所扮演的角色。
教育拨款对弱势学生帮助大

  在谈到前日公布的财政预算案时,王瑞杰表示很高兴看到教育获得了更多资源。“这对我们的教育,包括学前和学校来说是显著的投资。这能为我们的学生,特别是来自中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制造更多学习机会,帮助他们力争上游。”

  他认为,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资能大大提升该领域的水平,为学生打下良好基础,培养他们对学习的热爱。

  针对一些人认为预算案的拨款只惠及主要业者(Anchor Operator),王瑞杰指出,预算案内容包括为所有学前中心研发教学资源,以及加强幼儿教师的培训,这些都将全面提升我国学前教育的素质。

jjrchome LV16

发表于 1-3-2013 11: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师网上骂学生没救被轰
网友批:这种教师 更没得救
(新加坡)联合晚报   吴若仪 (2013-02-28)

教师网上公开骂学生“没得救”,还希望他们“自行毁灭”,被网友恶评这种教师也是“没得救”!

  网络世界近日成了部分教师发泄情绪的“小基地”。有舞蹈教师骂学生“自以为很美丽”、“恶毒”、“自私”的“烂货”;也有补习教师不满被拖欠180元,上网咒学生会考不及格!

  昨天,有人在STOMP网站上载一名教师在面簿批评学生的贴文说:“有些孩子就是没得救”。

  还说“我只希望他们能自行毁灭,在不影响他人下,静静地消灭。是什么导致这些孩子变成如此无药可救的垃圾?这是社会应该思考的事。”

  贴文没透露他是学校教师或私人补习教师。有网友认为,这样的留言很不恰当,这样的教师也是“没得救”的。

  有网友问:“身为教师,应对学生放弃希望吗?如果学生看到这些评语,会很伤心。”

  也有网友留言劝这名教师不要放弃孩子,凡事总有希望。

  但老师回应:“如果能,我也不想放弃任何人,不过有时,在尝试多次后,他还是在腐烂……”

辅导员:措辞不应太强烈

辅导员、老师怎么说?

■会让学生更叛逆

  飞跃社区服务执行主任凌展辉说,这样措辞强烈的言论,显示教师对学生有很高的期望,也很努力想把孩子教好,“如果他不把学生放在心上,就不会如此发泄失望的情绪。”

  但他认为,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言行,包括在面簿这样的网络平台上,否则后果会很严重。

  “这样的面簿贴文可能在网上传开,学生可能读到这些伤人的评语,如果学生本来已经叛逆,可能变得更极端、更叛逆。”

■不用像“完蛋”这样的措辞

  教育工作者黄子贵告诉本报,一名家长曾跟他反映,有华文教师对他读小三的孩子说,如果再不想办法改善华文成绩,孩子就完蛋了。

  黄子贵说,当时小孩听了很不好受,像“完蛋”这样的措辞对孩子的打击很大,会影响他们的自信心。

  “有时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教师必须明白,他们说的话对年幼心灵来说是很具分量的,希望他们在做任何批评时,要照顾孩子的感受。”

■言语不当的教师不多

  究竟像教师这样的专业人士,应该在网上发泄情绪吗?

  关怀辅导中心的金子老师认为,言语不当的教师不多。只要遵守本分,不会因言语不当而对学生造成伤害,那么教师上网发泄情绪,其实合情合理。

jjrchome LV16

发表于 4-3-2013 10:4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大8月开办 公共政策与环球事务课程
(2013-03-04)


南洋理工大学推出公共政策与环球事务(Public Policy & Global Affairs)学士荣誉学位课程,吸引对公共服务管理或国际关系有兴趣的学生报读。

  南大昨天发文告说,今年8月新开办的这项四年制课程,跨学科教程是一大特点,学生可同时学习政治、国际关系、公共政策和公共行政管理方面的知识。

  学生也将接触政策分析、措施评估、公共金融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非盈利管理等多个课题,并有机会接受与国内外政治、比较政治学和环球事务有关的专业培训。新课程的教学和研究范畴着重在环球亚洲和亚洲区域主义,及科学技术领域的公共政策。

  南大本科生教育副教务长甘灿兴教授说:“亚洲国家无论在区域内或外,关系越来越密切,随着各国加大对科学和科技的投资,这方面的政策预计也会成为多国的重要政策之一。但是,科学技术领域快速变化和无法逆转的创新技术影响,也将成为社会挑战。 ”

  他指出,南大在科学技术和公共行政管理上有其教学优势,有足够条件推出新课程,并满足亚洲对这类政治专才的高需求。首批学生将有55人。

  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是课程主要教研伙伴之一,学生毕业后可选择到学院继续深造。

jjrchome LV16

发表于 4-3-2013 10: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年全国中学编采比赛开始报名
(2013-03-03)


谁说学生的生活一定是千篇一律,枯燥乏味?

  “2013年全国中学编采比赛”的主题是“生活放大镜”,目的是要学生戴上“放大镜”,用不同角度看身边的人和事。

  参赛学生可从人物专访、时尚潮流、休闲活动、自然环境、文化表演五个范围任选一个发挥。

  由推广华文学习委员会、《联合早报》学生报《逗号》和新民中学联办的“2013年全国中学编采比赛”,即日起接受学校报名。

  比赛分成两组:A组:中一、中二;B组:中三、中四和中五(包括综合课程(IP)学生)。每所学校最多派两支队伍参加,每队由四名学生组成。参赛者限新加坡公民及永久居民(其中至少要有两名新加坡公民)。

  比赛的报名截止日期是3月12日,参赛者将受邀出席3月16日(星期六)在新民中学举行的编采工作坊,了解采编工作和具体作业方法。工作坊结束后,参赛学校将有三个月时间收集资料、采访、拍照,撰写一个跨版(两个《逗号》版面)的报道,配合照片或插图,在纸面上编成完整版面,并自拟标题。

  A组及B组表现最好的六支队伍,将在6月学校假期接受排版的训练,在两天内以电脑排出版样并呈交。

评审将从中选出前三名优胜队伍,他们将可分别获得500元、400元及300元书券及奖杯;另外三支入选队伍也可获得鼓励奖,各得100元书券和奖杯。
  评审也会从各组作品中选出“深度报道”、“特别题材”、“最佳标题”以及“最佳设计”四个奖项得主,并颁发奖杯鼓励。

  有兴趣参加比赛的学校,可拨电:找Ms Low Lishan([email protected])或Mdm Sun Ying([email protected])询问详情。


jjrchome LV16

发表于 5-3-2013 08:5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性侵小六男生 女教师认罪 下周下判
(2013-03-05)


这名32岁女教师已经离职。她昨天在亲友陪同下来到初庭,她承认自己犯下五项性侵罪和一项猥亵行为罪。

王舒杨 报道

  帮老师拿书本,在同学对老师无礼时挺身而出……小六男生的诸多举动令女教师感动,结果二人渐生畸恋,一发不可收拾。

  去年底被控性侵13岁男生的女教师昨天当庭认罪,承认自己犯下五项性侵罪和一项猥亵行为罪。

  这名32岁女教师已经离职。她昨天在亲友陪同下来到初庭,身着黑色紧身上衣,蓄短发,身材丰满。已婚的她共育有三个孩子。

  法官决定案展至下星期四(14日)让辩护律师求情后下判。

  为保护少年的身份,法官谕令媒体不得报道他的名字,或泄漏他的身份。

  受害者于2011年加入被告执教的小六班。当时13岁的他,是班上年龄最大的学生之一。

两人结识后不久,男生向被告检举有同学吸烟,被告送给他一瓶CK香水作为奖励。
  2011年3月,被告与男生被彼此的外表所吸引。男生开始帮被告拿书本,当课堂吵闹或有同学顶撞老师时,男生会站出来维护被告。男生的举动令被告感动,两人开始经常互发短信至深夜。

  被告曾把手机号码告诉全班同学。被告的丈夫以为她在和学生沟通,对她和男生间的关系并不知情。丈夫多次告诫被告不要与学生太亲近,但她稍作收敛后,很快又故态复萌。

  4月,男生发短信问被告,能否教他如何接吻。被告回复说,她不能教他,但可以示范。第二天,两人在购物中心看了电影后,首次接吻。

  被告随后告诉男生,他可以成为她的男友,男生同意后,与他当时的女友分手。师生两人在学校内隐蔽恋情。

  之后两个月内,在男生主动要求下,两人在不同公共场所发生三次性交。

  被告一度决心和男生分手,两人在6月学校假期中连续三周没有见面,但在开学前一天重归于好。开学第一天放学后,被告在组屋楼梯口为男生口交。

  7月,男生得知被告曾在6月和其他同学外出就餐,妒火中烧的他当着同学的面,将水瓶丢向被告,摔被告丈夫送她的手表,还拳打被告手臂。男生事后向被告道歉。

  几天后,被告在购物中心为男生购买洁面用品,男生提出想在附近组屋做爱,但被告担心离学校太近,提议去她家。二人后来在被告家中发生关系。

  7月19日,被告所在小学的副校长找到被告,问她是否和该男生存在师生以外的关系,被告否认。她当晚告诉丈夫,自己须写报告向校长陈述自己和一名男生的关系,但没有坦白细节。

向牧师咨询后到警局自首
  第二天,被告去她的教堂向牧师咨询,并在教堂约见丈夫。她之后去学校坦白她与男生的不伦之恋,并在当天到警局自首。

  这相信是自2008年2月刑事法典增加第376A节条文,惩治对16岁以下者进行性侵犯的人以来,第四起涉及成年女性性侵未成年少男的案件。之前的三起案件中,被告被判坐牢10个月或一年,其中两起案件的被告也是女教师。

  虽然被告是在男生同意后才发生性关系,但是按法令,成年人若与未成年少男口交、肛交或做其他侵入性行为,不管对方是否同意都属违法。一旦罪成,被告将面对坐牢最长十年,或罚款,或两者兼施。另外,在儿童与青少年法令下,她可能被判监禁最长五年,和罚款不超过一万元。

jjrchome LV16

发表于 5-3-2013 08:5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性侵小六男生 女教师认罪 下周下判
(2013-03-05)


这名32岁女教师已经离职。她昨天在亲友陪同下来到初庭,她承认自己犯下五项性侵罪和一项猥亵行为罪。

王舒杨 报道

  帮老师拿书本,在同学对老师无礼时挺身而出……小六男生的诸多举动令女教师感动,结果二人渐生畸恋,一发不可收拾。

  去年底被控性侵13岁男生的女教师昨天当庭认罪,承认自己犯下五项性侵罪和一项猥亵行为罪。

  这名32岁女教师已经离职。她昨天在亲友陪同下来到初庭,身着黑色紧身上衣,蓄短发,身材丰满。已婚的她共育有三个孩子。

  法官决定案展至下星期四(14日)让辩护律师求情后下判。

  为保护少年的身份,法官谕令媒体不得报道他的名字,或泄漏他的身份。

  受害者于2011年加入被告执教的小六班。当时13岁的他,是班上年龄最大的学生之一。

两人结识后不久,男生向被告检举有同学吸烟,被告送给他一瓶CK香水作为奖励。
  2011年3月,被告与男生被彼此的外表所吸引。男生开始帮被告拿书本,当课堂吵闹或有同学顶撞老师时,男生会站出来维护被告。男生的举动令被告感动,两人开始经常互发短信至深夜。

  被告曾把手机号码告诉全班同学。被告的丈夫以为她在和学生沟通,对她和男生间的关系并不知情。丈夫多次告诫被告不要与学生太亲近,但她稍作收敛后,很快又故态复萌。

  4月,男生发短信问被告,能否教他如何接吻。被告回复说,她不能教他,但可以示范。第二天,两人在购物中心看了电影后,首次接吻。

  被告随后告诉男生,他可以成为她的男友,男生同意后,与他当时的女友分手。师生两人在学校内隐蔽恋情。

  之后两个月内,在男生主动要求下,两人在不同公共场所发生三次性交。

  被告一度决心和男生分手,两人在6月学校假期中连续三周没有见面,但在开学前一天重归于好。开学第一天放学后,被告在组屋楼梯口为男生口交。

  7月,男生得知被告曾在6月和其他同学外出就餐,妒火中烧的他当着同学的面,将水瓶丢向被告,摔被告丈夫送她的手表,还拳打被告手臂。男生事后向被告道歉。

  几天后,被告在购物中心为男生购买洁面用品,男生提出想在附近组屋做爱,但被告担心离学校太近,提议去她家。二人后来在被告家中发生关系。

  7月19日,被告所在小学的副校长找到被告,问她是否和该男生存在师生以外的关系,被告否认。她当晚告诉丈夫,自己须写报告向校长陈述自己和一名男生的关系,但没有坦白细节。

向牧师咨询后到警局自首
  第二天,被告去她的教堂向牧师咨询,并在教堂约见丈夫。她之后去学校坦白她与男生的不伦之恋,并在当天到警局自首。

  这相信是自2008年2月刑事法典增加第376A节条文,惩治对16岁以下者进行性侵犯的人以来,第四起涉及成年女性性侵未成年少男的案件。之前的三起案件中,被告被判坐牢10个月或一年,其中两起案件的被告也是女教师。

  虽然被告是在男生同意后才发生性关系,但是按法令,成年人若与未成年少男口交、肛交或做其他侵入性行为,不管对方是否同意都属违法。一旦罪成,被告将面对坐牢最长十年,或罚款,或两者兼施。另外,在儿童与青少年法令下,她可能被判监禁最长五年,和罚款不超过一万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