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共 401 个

Fiona2004 LV15

发表于 27-3-2013 11: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常任秘书严崇涛: 加薪补贴应支付大专毕业生首年薪水
(2013-03-27)
杨丹旭 报道 [email protected]
  前常任秘书严崇涛认为,与其通过加薪补贴计划津贴企业给员工加薪,不如用这笔资金,帮雇主支付大专毕业生的第一年

薪水,以培养年轻新加坡人,提高以新加坡人为核心的劳动队伍的能力。
  退休多年的前高级公务员严崇涛近年来常在各类公开场合发表尖锐的观点。他昨天应邀参加经济发展局学会(EDB

Society)的一场对话会,谈出他对打造新加坡核心的看法。
  严崇涛指出,新加坡必须设法提高劳动队伍中新加坡核心的能力。他说,我国每年有三万人从本地的大学和理工学院毕

业,应该从这些年轻人着手,给予他们更多培训。
  他建议把拨给加薪补贴计划(Wage Credit Scheme)的资金,协助雇主培养刚加入劳动队伍的大专毕业生,提升技能,熟

悉工作。
  在新财政年预算案,政府推出加薪补贴计划,在下来三年拨款36亿元,分担企业支付新加坡籍员工加薪额的40%。这些员

工的薪水以4000元为顶限。
  严崇涛却说:“与其提高现有劳动队伍的薪金,我想我们更应该投资未来。”
  他建议,雇主雇用大学和理工学院应届毕业生时,这些员工第一年的薪水应由政府承担。一年后,雇主将决定是否继续雇

用他们,如果雇主不打算与他们续约,就必须把半年的薪水退还给政府。这是为了确保雇主在第一年里,尽力培养这些刚毕业

的大专生,而不只是利用政府津贴。

严崇涛也指出,培养新加坡员工是企业人事部和总裁的责任,甚至应该成为评估他们表现的关键绩效指标(KPI)。

  受访学者认为,严崇涛提出的建议“很有趣”,不过未必能帮助提高劳动队伍中新加坡核心的能力。
  新加坡国立大学经济系副教授山得锐受访时说,提升新加坡员工的能力是一项长期工作,光靠第一年的培训远远不够,因

此需要更有系统性的模式。
  他说:“年轻员工跳槽的现象很普遍,一年后如果不继续在同一间公司服务,也不能完全把责任推给雇主;要是碰到员工

的工作态度或工作能力实在无法胜任,那又怎么办?”
  山得锐建议,给刚加入劳动队伍的新加坡人设立“个人培训户头”,他们可以存钱进这个户头,政府则给予等额填补,需

要“充电”时就能动用这笔存款,这能鼓励新加坡人在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自我提升。
学者:大专生不面对找工难问题
  新加坡管理学院全球教育高级讲师陈启文博士指出,严崇涛的建议只能让大专毕业生更容易找工作,或是找一份薪水更高

的工作,可是目前大专生并不面对工作难找的问题。
  他说,反倒是加薪补贴计划,能鼓励雇主提高生产力,然后给新加坡员工加薪,用更高技能的本地员工替代外籍员工。
  陈启文指出,目前劳动队伍中最需要提升和协助的其实是年长员工和低收入员工,如果把资金全部投入到协助大专毕业生

上,最需要帮助的群体就会被忽略。

vivocity2010 LV5

发表于 27-3-2013 11:3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Fiona2004 发表于 27-3-2013 11:05
前常任秘书严崇涛: 加薪补贴应支付大专毕业生首年薪水(2013-03-27)杨丹旭 报道  
  前常任秘书严崇 ...

支持你Fiona!!!

点评

举双手双脚支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8-3-2013 10:41
一起支持教育版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7-3-2013 14:41

Fiona2004 LV15

发表于 30-3-2013 07: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iona2004 于 30-3-2013 07:14 编辑

教育部应坚持办小六会考
(2013-03-29)

黎宁
  小六会考是功是罪?国人七嘴八舌,口沫横飞,从2011年大选过后就没完没了的争论了两年,至今仍无鸣金收兵的迹象。   
可惜的是,这个社会[关键词屏蔽]多,怨气多,噪音多,有益的想法却不多。街谈巷议几乎都认为,小六会考压力大,家长和孩子,老师和学校都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于是愤怒的

矛头直指教育部,要求取消小六会考的言论甚嚣尘上。
  面对群情汹涌,相关官员采取低调的拖延战术,一边承认持开放态度聆听要求改变的呼声,一边秉持平常心做正常事。两年过去了,有大动作改了什么吗?究竟有什

么需要改的?改个形式就可以让压力消失,普天同庆吗?
  实际上,压力的确存在,问题在于压力究竟来自哪里?教育部真的做错什么了吗?为什么教育部就不能挺起胸膛,大声回应,压力就来自家长自己,而不是考试本
身。
  小六会考是什么?是孩子对中学乃至于未来人生之路的重要选择,在不同中学水平参差的现实之下,不采用相对公平的考试(笔试)方式,又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呢?
  有人说,取消一次性考试,以小学最后一两年的平均成绩为参考,避免偶然性的考试失手,这样对学生更加公正。
  乍听之下,有理。想深一层,幼稚。平均成绩来自哪里?来自学生就读的小学自行命题的小测验和学期考试,最重要的是题目难度不是全[关键词屏蔽]一的。这样一来,公正
性又在哪里呢?须知不同小学的水平绝对高低不均,考试程度难易有别。将莱佛士、南洋、道南的成绩和一般邻里小学作横向比较,大家同是80分,就能够推论学生的学

术素质相当吗?
  也有人说,取消笔试,用多种不同形式来考查学生可以让评估更客观。这个提议更加是模糊焦点,无的放矢。采用笔试不是新加坡土产,而是全世界常用的主流方

式。根据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原理,它的长期存在就足以证明其合理性,至少是大部份合理。况且,多种形式评估(包括什么内容?)如何保证标准一致,就

是天大的难题。由此看来,改变不见得都是好的,也许会越改越糟,而这个代价将是孩子和家长不能承受之重。
 
 还有人说,让最熟悉孩子学习能力的任课老师写信推荐,中学老师综合意见再录取。这也是行不通的。学校水平不同,老师素质不同,更不能排除私心作祟,你叫中

学老师如何冷静客观决定。至于实名推荐这种主观性很强的做法,却是有着巨大的道德和认知风险。一个仅凭常识就知道将漏洞百出的制度,如果冒险上马,说句诱人犯

罪实在不为过。其实,孩子所面对的压力,说到底就是家长的虚荣攀比心理和不切实际的名校情结。无论你我承认与否,它就是澎湃激荡在你我心中的魔鬼,挥之不去。

这些又和小六会考的教育制度何干呢?
  从放学后开始,从周六早晨开始,补习的恶梦就让快乐的童真粉碎,周而复始代代相传,冠冕堂皇的理由当然就是“我是为你好”,相信这已经是狮城人的共同记忆

了。孩子蹒跚在人生道路上已经艰难,而家长有意无意地百上加斤,又于心何忍呢?
  故而,我认为小六会考制度不该变,也不能变,倒是知识的更新和题目的演化很应该与时俱进。否则,新加坡40多年的奇迹,包括教育的成功就会逆水行舟,不进则
退了。

Fiona2004 LV15

发表于 30-3-2013 07: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所大学和新科院学费全面上调
(2013-03-29)


陈能端 报道 [email protected]   
四所公费大学和新加坡科技学院的新学年学费全面上调,大专学府延续近年的方针,公民的学费增幅比非公民的

小。
  和去年相比,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的公民新生学费增幅介于1%至8%,新加坡管理大学和新加坡科

技设计大学的学费一律增加约2%。这四所大学的永久居民和外籍新生学费涨幅介于7%至17%。
  这是国大、南大和新大自2009年冻结学费后,连续第四年调高收费。新科大去年录取首批学生,因此这是该校

首次调整学费。
  同外国大学联办本科课程的科技学院新生收费上涨介于1.5%至2%。
  从去年起,大学不再向媒体发表文告宣布学费上调的消息。除了新科大因为学年制不同,早在本月20日把今年

的学费刊登在网站,其他学府在昨日下午陆续把新学费资料上载到网页。
  公费大专学府采取的是固定学费制,学生在求学期间每年支付的学费保持不变。这意味,在籍学生和在今年之
前获得入学资格的国民服役人员,皆不受这次学费上调的影响。
  国大普通学位课程(包括人文与社科、计算机、设计与环境等)的公民学费为7650元,上调2.5%;建筑、护理和药剂系的学费增幅较小,不超过2%。增幅最大的是

法学院学费,从去年的1万元起到1万零800元,增加8%。





南大商学院公民学费和去年相比,调高180元,达8600元,普通学位的新学费则是7650元。李光前医学院今年8月开课,首批公民、永久居民和国际学生的收费则分别是3

万元、4万2000元和6万元。

  南大答复本报询问时说,调整学费有助校方抵消通货膨胀的压力。为了支援面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南大今年会提供高达7000万元的经济援助。
  国大在网站上说,调高学费除了抵消成本,也是为了确保学校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要求和期望,为学生营造丰富、能学以致用的全方位教育体验。
  至于科技学院,除了都柏林圣三一学院和曼彻斯特大学的课程新学费分别为1万5300元和1万零850元,其余课程的学费均为9900元。科技学院部分课程的新学费尚未

上载到网上。校方解释,有关课程的新学费还在检讨中,所以稍后才会公布。
  淡马锡初级学院毕业生陈咏渝(19岁)受访时说,随着物价不断上涨,调高大学学费是无可厚非的事。不过,她认为大学应该在开放报名前让申请者知道这些信息,

而不是等到报名快结束才在网站公布。她说:“大学可以趁举行开放日的时候告诉我们这些细节,因为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网站什么时候会公布最新的学费。”
  想报读南大的义安理工学院毕业生林美琦(20岁)说:“像我们这些中等收入家庭的孩子,虽然不是没有钱念大学,也不是很富裕。大学一直起价,对我们的负担不
小。”

鹏飞狮城 LV10

发表于 30-3-2013 18:40: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Fiona继续盖楼。

点评

Thanks!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31-3-2013 15:16

Fiona2004 LV15

发表于 2-4-2013 12:3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大与新科大合作 明年开贸易研究生课程
(2013-04-02)

周文龙 报道 [email protected]   
为加强新加坡贸易业的发展,新加坡必须建立更强大的贸易人才资源库。新加坡管理大学与新加坡科技大学将联合推出贸易研究

生课程,加强贸易业人才培训,推动更多本地人才加入贸易企业,协助本地企业进军海外市场以及开拓国际业务。
  两所大学昨天在新大签署备忘录,同意两校共同开办“贸易研究生课程”(Trading Associate Programme),让学生对国际

贸易有更深入了解。这项课程预计在明年推出,学生将有机会学习到海事业务、贸易融资、石油贸易、棕油贸易和化工贸易等

行业的贸易管理知识。
  新大昨天也宣布将推出贸易课程高级文凭,以满足该校毕业生的需求,让有志于转向贸易相关企业的学生在毕业后报读。

目前,该课程已在新大工商管理硕士课程展开测试,并计划将课程推广至新大其他硕士课程。
  总理公署部长兼内政部及贸工部第二部长易华仁昨天在备忘录的签署仪式上讲话时说,贸易是新加坡企业的命脉,新加坡

必须努力维持一个开放的经济体系,并在区域和全球平台上致力促进自由贸易框架。
  易华仁强调,为加强新加坡贸易业的发展,新加坡必须建立更强大的贸易人才资源库。他说:“我们清楚地了解到,新加


坡要在区域里维持其竞争力,把握经济增长的良机,就不能只是注重投资,也必须注重人才的培养。为此,我国贸易企业拥有

来自国内外的现成人才库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企业能利用这些具有高度专业化技能的人才来开拓业务,以确保我国贸易领域的

蓬勃活力。”
  新加坡贸易行业目前共雇用约1万2000人,其中六成为新加坡人。易华仁认为这个贸易人才库能进一步扩大,从而为我国

年轻人创造更多好工作,让更多国人受益。

新大国际贸易学院

培养本地贸易业人才
  他表示,像新加坡管理大学的国际贸易学院(International Trading Institute,简称ITI)将扮演重要角色,为我国培养本地

贸易业人才。
  国际贸易学院是由新加坡管理大学、企发局和本地领先贸易企业于2007年联合设立,至今已有200多名本地学生从该学院

毕业,投入到国际贸易及相关行业。
  易华仁表示,国际贸易学院将继续栽培更多人才,并在2015年将毕业生人数增加一倍。
  约300人出席了昨天的备忘录签署仪式。
  企发局局长张永昌在会上提供的数据显示,新加坡贸易额去年达到9800亿元,相当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倍,新加坡贸

易额也一直跻身世界排名的前15位。
  张永昌和新大校长迪枚晔教授(Arnoud De Meyer)昨天在会上也对国际贸易学院为我国贸易所带来的推动作用给予肯
定。
  张永昌表示,过去五年来国际贸易学院已发展为我国贸易业的重要伙伴,为我国贸易企业群体增加人力资本。
  迪枚晔则承诺,国际贸易学院将继续与企发局和贸易业界紧密合作。他说:“我们将致力与企发局合作,扩大我们的人才

库,同时提高这领域人才的技能,以进一步加强新加坡作为主要国际贸易中心的地位,以及让新加坡成为跨国企业设立亚洲区

域总部的首选。”

Fiona2004 LV15

发表于 2-4-2013 12:4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加坡会计发展局正式成立
(2013-04-02)

赵恺健 报道 [email protected]  
 新加坡会计发展局(Singapore Accountancy Commission)昨天正式成立,以进一步推动我国会计业的发展,让我国可以在

2020年成为顶尖的环球会计中心。
  该局将在今年6月推出新的新加坡资格认证计划(Singapore Qualification Programme,简称QP)。通过该计划认证的学员将

能注册成为“新加坡特许会计师”(Chartered Accountant of Singapore)。
  目前属于新加坡会计师协会(ICPAS)旗下、拥有新加坡注册会计师文凭(CPA Singapore)的会员,在7月起将自动转为

新加坡特许会计师,取代现有的新加坡注册会计师名衔。
  QP是一项开放给大学毕业生的课程,不论是会计系或非会计系毕业学生,或中途转业者都可参与,成为新加坡特许会计

师。该QP需要学员完成三年的业界工作经验,并同时以兼职的方式完成六门科目,最快可在三年内完成。
  会计发展局主席林子山说:“新加坡特许会计师和目前的新加坡注册会计师最大的不同是,后者不受国际认可,文凭持有

人只能在新加坡执业,而新加坡特许会计师在未来将可以到更多国家和地区执业。”
  他表示,这也可以吸引外国学生前来我国参与这项课程,发展我国成为会计业区域中心。
  他透露,会计发展局已经与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简称ICAEW)签署了备忘录,目前也在和澳大利亚以及新西

兰等相关专业机构洽谈,希望可以起到互惠作用。

财政部兼交通部政务部长杨莉明昨天为该机构主持了推介仪式。她表示,会计发展局的成立是我国会计行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

里程碑,会计发展局将群策群力,统筹所有利益相关者的资源和能力,以达到让新加坡成为全球会计中心的目标。

  会计发展局总裁劳万成则表示,将在今年7月开始为QP招收第一届学生,希望首届可以有多达300到500名学员。
  此外,QP中所要求的三年业界工作经验必须在经认可的培训机构(Accredited Training Organisations,简称ATOs)中完

成。目前有约30家机构已成为经认可的培训机构,该局的目标是在今年6月争取到150家机构加入这个计划。
  新加坡会计发展局的前身是临时新加坡会计理事会,理事会在昨天正式通过法规成为财政部旗下的法定团体,并改名为新

加坡会计发展局。
  在这个过渡期间,会计发展局也做出了一系列的过渡性安排。不同的团体如澳大利亚公共会计师协会(CPA Australia)会

员、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证书持有人、应届或将入学的会计系大学生,在不同的时间框架内可以选择成为新加坡注

册会计师并自动转为新加坡特许会计师;或通过QP成为新加坡特许会计师。
  新加坡会计师协会将受委代表新加坡会计发展局,负责特许会计师的注册工作。

Fiona2004 LV15

发表于 11-4-2013 10: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大高居“亚洲大学排行榜”第二名
(2013-04-11)
陈能端 报道 [email protected]  
 新加坡国立大学稳坐亚洲第二把交椅,在《泰晤士报高等教育特辑》首次推出的“亚洲大学排行榜”,排名仅次于日本东京

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在榜上也有不俗的表现,排名第11。
  中国两所大学跻身十强,即分别排名第四和第六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另外,韩国大学在前十名榜上占最多席位,有三

所学府分别排名第五、第八和第十。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特辑》(Times Higher Education,简称THE)排行榜编辑贝提受访时说,亚洲大学排行榜和每年10月

公布的全球大学排行榜采用相同的13个指标。这13个指标分五大类,包括大学教员的研究收益、教学环境、研究索引数量、研

究项目和国际视野。
  针对为何要设立以亚洲学府为对象的排行榜,贝提解释,亚洲大专教育领域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意

识到一流大学对推动知识型经济的重要。同西方大学相比,亚洲大学获得更优渥的教学和研究支援。
  目前,全球大学排行榜400强里只有57所亚洲学府,因此建立专属亚洲学府的排名制可以更好地反映亚洲大专学府的现状

和发展潜能。
  在亚洲排行榜排名前57的大学,排名顺序同2012年全球大学排行榜相符;其余43所大学没登上全球400强。在全球榜,国

大去年排名第29,南大则排名第86名。专家:国大短期内可能登顶

  贝提说:“有越来越多人希望进一步掌握热衷于拓展国际视野、想跻身国际研究和招募人才网络的亚洲大学资料。因此,

我们觉得应该让大家多认识还未打入世界400强,却有潜质达标的学府。”
  贝提也指出,有鉴于日本大学有限的国际网络和日渐下降的经济支援,不少专家认为国大极可能在短时间内抛开“老二”

的标签,登上“亚洲第一”的宝座。与此同时,南大面对亚洲世界级学府的竞争仍能排名11,说明南大近年的表现日趋稳

健。
  对于国大取得的耀眼成绩,国大校长陈祝全教授说:“国大能持续取得进步,基于新加坡政府的支持和国大对培养顶尖教

员、研究员和学生的坚持。我们会秉持面向国际和亚洲的理念,继续追求教学和研究卓越,惠及更多人。”
  南大校长安博迪教授则更明确地点出南大对未来的期望。他说:“南大力求成为世界级大学,我们现在的发展势头良好,

目标是在不久的将来跻身亚洲大学前10名。”
  近年来,国大和南大在不同排行榜上表现突飞猛进。在THE月前刚公布“全球大学声誉排行榜”,国大今年排名第22,第

一次超越日本京都大学,成为东京大学之后,声誉最佳的亚洲学府。
  目前,主要有两家公司推出亚洲大学排行榜,评选指标有一定差距。除了THE昨天公布的排名,Quacquarelli Symonds

(简称QS)公司自2009年开始为亚洲大学进行排名。在去年公布的QS“亚洲最佳大学排行榜”国大排名第二,是历来最好成

绩;亚洲第一名是香港科技大学。不过,在THE的榜上,香港科技大学排名第九。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学府在THE的榜上占了最多席位,共有17所大学进入100强,比中国的15所多出两所。不过,台湾表

现最好的国立台湾大学排在第14名,没能跻身前10名。另外,迅速崛起的印度只有三所专科学院登上排行榜,最好的学府排在

第30名。

Fiona2004 LV15

发表于 15-4-2013 10:2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幼培署署长李东瑾博士: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2013-04-15)

王润 报道 [email protected]  
 拥有经济学背景的李东瑾博士本月正式上任幼儿培育署署长职务,虽然她之前服务过的多个政府部门与学前教育毫无关联,

但24岁就成为母亲的她对这个行业并不陌生,之前的工作经验和喜欢孩子的天性让她对胜任工作信心满满。
  李东瑾(38岁)育有三名年龄为14岁、8岁和4岁的孩子。她当年在英国牛津大学修读经济学博士学位时,生下大儿子,

并一边做研究,一边亲自照顾儿子。她的二儿子和小女儿后来在新加坡就读幼稚园,下课后由她的父母帮忙照顾。
  她很注重花时间陪孩子,与孩子的关系非常亲密。三个孩子除了正规教育,从没上过任何补习班或强化班,她对三个孩子

的教育和培养,都是一步一步从发掘他们的兴趣和长处开始。
  她坚信父母在孩子生命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她说:“父母是孩子在很多方面的第一任老师,就算把孩子送入托儿所或幼稚

园,那也应是家长和学前教育中心的配合,而不是把孩子完全交由教师管教。在教育和培养孩子方面,有些事情家长必须亲自

去做。”
  李东瑾拥有美国哈佛大学的荣誉学士学位、耶鲁大学的经济硕士学位,也是牛津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受委任领导全新设立

的幼儿培训署之前,她在贸工部担任能源司司长,也曾在财政部、环境及水源部和之前的新闻通讯及艺术部任职。
教育孩子方式与工作不谋而合

  虽然没有学前教育相关背景,但她坦言,在与幼培署同事的交流和工作中,她完全能明白她们的出发点、提出的理论和做

法。她举例说,她知道通过有目的地玩乐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因为那正是她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这些理论对她来说是“很自然
的”。
  她在大儿子陈纪仁两岁时,经常跟他玩蛇棋游戏,儿子总是能在骰子掷出后,马上说出棋子应该移至的号码,这让她发现

儿子在数学方面的天分。
  陈纪仁其实比妈妈抢先“出名”,他是2010年小六会考全国优秀生之一,在小学一年级时跳级,9岁就考到“国际中学教

育普通证书考试”(IGCSE,类似本地的O水准)的数学科特优,并在学能评估测验(SAT)数学科中获得满分。
  陈纪仁也在同年考获钢琴演奏LRSM特优文凭考试,相信是本地获得该钢琴文凭年纪最小的学生,而母亲正是他的钢琴启

蒙老师。他也在母亲的影响下对华文有浓厚兴趣,11岁前读完120回的《红楼梦》原著,并继承母亲对金庸小说的喜好,看完

整套《神雕侠侣》和《射雕英雄传》。
  除了“第一手”育儿经验,李东瑾认为,新工作要求她有不同方面的知识,而她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让她拥有了所要求

的能力。
  她说,经济学历让她能够分析学前教育服务市场的供求情况,并制定计划;之前在贸工部负责能源相关工作所积累的制定

监督管制条列的经验,也可运用到学前教育领域;而参与筹备首届新加坡国际水资源周和国际能源周的经验,让她有信心在不

到一年的筹备时间内,于今年底举办首届结合托儿所和幼稚园业者及教育工作者的大型“幼儿教育节”。

5095 LV15

发表于 15-4-2013 11:31:15 | 显示全部楼层

会觉得她可能非天才儿童的教育没那么有同理心,得心应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