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共 401 个

Fiona2004 LV15

发表于 15-4-2013 11:58:22 | 显示全部楼层

5095 发表于 15-4-2013 11:31
会觉得她可能非天才儿童的教育没那么有同理心,得心应手。

为什么呢?因为她是新加坡虎妈?

5095 LV15

发表于 15-4-2013 12: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Fiona2004 发表于 15-4-2013 11:58
为什么呢?因为她是新加坡虎妈?

如果她是虎妈倒还好一点,只怕她没怎么虎她的孩子就这么优秀了。
看她的经历她自己也很是读书的料。
会很难理解慢一点的孩子。
她可以告诉自己要注意,
但到具体的每一件小事,
她会经常不理解的。
除非她已经接触过很多不同的小孩,
不然光凭她有优秀的孩子,
应该得不出她做这个位子有优势的结论。

Fiona2004 LV15

发表于 15-4-2013 12:26:35 | 显示全部楼层

5095 发表于 15-4-2013 12:10
如果她是虎妈倒还好一点,只怕她没怎么虎她的孩子就这么优秀了。
看她的经历她自己也很是读书的料。
会很 ...

毫无疑问,她家的基因超强!不过,我真心认为:优秀的人领导普通人比较好!

5095 LV15

发表于 15-4-2013 12:29:45 | 显示全部楼层

Fiona2004 发表于 15-4-2013 12:26
毫无疑问,她家的基因超强!不过,我真心认为:优秀的人领导普通人比较好! ...

我也这样认为啊。
她只是需要多看点不那么精英的群体,
她学得快,
好过来个学不会的。。。

Fiona2004 LV15

发表于 16-4-2013 10: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IB课程在本地越来越受欢迎
(2013-04-16)
陈秋华 报道 [email protected]   
本地有越来越多学校提供国际中心会考课程,学生人数逐年增加。
  IB亚太区域组织新加坡支部的数据显示,虽然本地早在1977年已迎来第一所提供国际中心会考课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简称IB)的学校,但直到步入2000年后才开始起了变化,学校在短短十年内从三所“暴增”至23所。现在,有

27所学校提供IB课程,参加IB专业文凭会考的人数也从2000年的283人增至去年的1624人。
  这不单因为为外国侨民提供教育的国际学校增加,也和加入直通车计划(Integrated Programme,简称IP)的学校能自行

决定要继续和其他主流学校一样沿用英国剑桥O水准和A水准课程,或采纳其他课程有关。
  在现有18所直通车学校中,英华中学(自主)、美以美女校、圣若瑟书院和新加坡艺术学院便提供两年的IB专业文凭课程

(IB Diploma)。此外,三所新加坡式国际学校——英华国际学校、华中国际学校和圣若瑟国际书院,也开办IB课程。
  每届剑桥A水准考生人数约1万4000多人,IB课程逐渐被新加坡人所接纳,与其“国际化”的特性有关,学生要报读国内外

大学都行。另外,课程内容也普遍被认为兼具深度和广度。
  从今年开始“通车”的圣若瑟书院回复本报询问时说,IB课程与书院的教育目标一致,教导学生“学习如何学习”、“如

何生活”,以培养品格高尚、愿为他人服务的学生。
  英华中学(自主)是最早提供IB课程的新加坡学校。校长温斯顿(Winston Hodge)认为IB课程的模式既全面也富挑战

性,例如创意行动服务(Creativity, Action, Service)学科让很多学生变得更有社会意识。对刚毕业的陈体明(18岁)来说,创

意行动服务等相关活动项目开启了他为社会服务的大门,让他确定行医的志向。

  在该学科和相关计划下,他定期给贫困孩童补习、给贫困家庭做饭,也曾到泰国偏远乡村当义工,毕业后还自发到新光学

校(Pathlight School)和中国云南乡村去帮助自闭症儿童。他说:“我特别喜欢IB课程的广度,多元化的课程打开了我的视

野,让我走出了自己小小的世界看到其他人的生活,学会关怀别人。”

Fiona2004 LV15

发表于 16-4-2013 10: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培养国际视野 有些家长坚持孩子读IB
(2013-04-16)
陈秋华 报道 [email protected]   
国际中心会考课程(IB课程)利于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及课本知识以外的软技能,成了一些家长坚持选择让孩子读IB的原因。
  谢仲贤(41岁,公务员)育有13岁和6岁的儿子,一家人有六年时间在国外度过,直到前年回新。大儿子长期在国际学校

念IB课程,回国后上我国正规教育无所适从。因此谢仲贤在他去年小六毕业后,给他报读华中国际学校念IB。
  她认为儿子回新念小学不像在学习,只是在做功课和备考,情况与在国外修读IB课程时截然不同。例如在瑞士日内瓦两

年,儿子有机会到联合国组织参观,在班上讨论的是人权问题等国际课题,课后还有很多时间发挥其他技能。
  “我希望小儿子今后也能读IB,但希望他能上主流学校的IB课程,因为国际学校的收费比较高。可惜在新加坡,IB课程限

于较好的学校,这些学校才有六年直通车源流。我不明白为什么。在国外,任何学生无论什么成绩都可以读IB。”
主流课程可媲[关键词屏蔽]
  不读IB课程,学生的学习便处于劣势吗?
  在英华中学(自主)兼教剑桥O水准和IB地理课程,也是IB必修科知识论(Theory of Knowledge)科主任的池大辉博士受

访时说,IB与O水准课程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在教学上更注重学生的参与,讨论内容更贴近时事。以地理为例,O水准课程多

以内容本位教学,IB则探讨气候暖化等全球课题。在评估上,O水准课程仍完全仰赖年底笔试成绩,但IB课程则将学生平日专

题作业的评估也纳入总成绩中。受访学校则认为,新加坡采纳多年的剑桥O水准和A水准课程其实不弱,有些学校则开办自家专

业文凭课程,结合A水准课程和IB课程的长处。

  今年从中一起开办直通车课程的淡马锡初级学院没有开办IB课程,而是选择在原有四年直通车课程基础上设计六年课程,

通过增设新科目如为中三和四学生开办“核心人文科”等,来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体验。
  校方回复本报询问时说,IB课程和A水准课程各有优点,特别是教育部在2006年为A水准课程进行改革,引入了对比科目

(contrasting subject)的概念和知识探索(Knowledge &Inquiry,简称KI)等科目,已经有效增加A水准课程的深度和广度。

选修各科目的高级深化科水平(H3)的学生也有机会参与大学的研究计划。
  四德女子中学校长钟委燕受访时同样表示,改革后的A水准课程更具广度,暂时不觉得有必要开办IB课程。
  维多利亚学校和四德女子中学去年起联合“通车”,中一至中四直通车学生在各自学校上课,到了第五和第六年则到维多

利亚初级学院上课。
“自家文凭”
  莱佛士家族学校自2004年起着手设计自家的六年课程,去年首次颁发“自成一家”的莱佛士文凭(Raffles Diploma)。莱

佛士女校校长谭文思回复本报询问时说,校方在设计课程时以全人教育为前提,结合了A水准课程和IB课程两者的长处,设计

出一个能让学生深入掌握知识、培养社区关怀精神、实用严谨的课程。
  谭文思说:“我们相信A水准考试能够继续帮助学生为大学做好准备。莱佛士的六年课程结合了有趣的课程和多元评估模

式,在为学生备考的同时也为他们迎接升学挑战做好准备,而国际对A水准课程的认同也将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大学可申请。”

IB是瑞士“品牌”
  国际中心会考课程(IB课程)于1968年在瑞士日内瓦设立,最初是服务国际学校,方便流动于国际间的家庭子女入学,也

为培养具有国际观的人,协助推动世界和平。目前全球有超过140个国家近3500所学校提供IB课程,学生近100万人。学生在

IB体系中修读相同教材,毕业时参加全球统一考试,试卷批阅由IB总部直接统筹规划。过去几年,我国考生在IB专业文凭会考

中的成绩都居亚太区之冠。

  IB课程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学生要从六组不同领域课程中分别选择一科,范围涵盖语文、人文、数学、科学和艺术,再加

上三个核心课程专题文章(Extended Essay)、知识论和创意行动服务学习,必修科九个,满分为45分。一般上,IB考生考得

38分或以上便有机会考入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美国常春藤大学。

Fiona2004 LV15

发表于 17-4-2013 12: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拇指》办小六华文会考讲座
(2013-04-17)简 讯
  
要如何为来临的小六华文会考做好准备?怎样才能摆脱华文作文不及格或无法取得高分的恶梦?让《大拇指》来帮助你。
  《大拇指》和汉语文中心将在本月21日和28日合办四场小六华文会考讲座,欢迎家长和应届考生报名参加。
  主讲者是学生报特约撰稿人韩永元。韩永元有40多年教学和编写教材的经验,也是学生报的会考讲座常驻教师。他将讲解

三个试卷的比重和应考策略、语文试卷的各项考题分析、理解篇章的作答技巧,以及作文取分的诀窍等。
  讲座现场也会举行模拟口试,让考生从中得到“实战”机会,加强应考心理素质。学生报也会邀请在职教师担任模拟口试

的考官,提供专业指导。
  讲座详情如下:
第一场:本月21日(星期日),上午10时至下午1时;
第二场:本月21日(星期日),下午2时至下午5时;
第三场:本月28日(星期日),上午10时至下午1时;
第四场:本月28日(星期日),下午2时至下午5时;地点:报业中心礼堂News Centre, 1000 Toa Payoh North;

收费:每人10元(现场收费);
报名热线电话:(第一场和第二场)、(第三场和第四场)。
  主办单位吁请公众拨打正确的热线电话号码,并避免重复报名。报名者得提供正确的联络电话、身份证号码及总出席人

数。名额一满,热线电话便不再接受报名。成功留下资料者,表示已经报了名,主办单位将不会另行通知。

Fiona2004 LV15

发表于 17-4-2013 14: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iona2004 于 18-4-2013 09:39 编辑

Fiona2004 LV15

发表于 18-4-2013 12:51:44 | 显示全部楼层

Fiona2004 发表于 17-4-2013 14:02

应重视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症
(2013-04-18)

金彩云
笔者在课堂上发现,有些孩子上课总是不能集中精力,多动调皮;写字时字迹潦草,缺这少那,错误百出;做事拖拉,容易丢

三落四,经常忘记功课。无论怎样叮嘱批评,效果似乎并不大。是他们笨吗?可是他们看起来很聪明,不是那种智力有问题的

孩子。
  如何改进这些学生的行为,一直困扰着我。经多方观察和查找资料,笔者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这些老师和家长眼中聪明

不笨,但在学习中存在诸多问题的孩子,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感觉统合失调症(Sensory Integration Disorder)。
  所谓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症就是儿童的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失去了控制和组织能力,在医学和心理学上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或学

习能力障碍。患有此症的儿童通常表现为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手脚笨拙,胆小怕羞,社会交往能力差,容

易受挫,缺乏自信,脾气急躁,爱哭闹,语言发展迟钝不良等。 据有关调查表明,这一症状主要出现在3岁至13岁儿童当中,

其中患轻度感觉统合失调率为36.6%,重度为16.1%。其比率之高,令人惊讶。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人的感觉统合失调主要包括视觉统合失调、听觉统合失调、触觉统合失调、平衡统合失调和本体统

合失调等。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并不是教育问题,而是儿童大脑功能发育不协调,与大脑整合功能不健全有关,经过适当

的心理训练是可以矫正和改善的。正常孩子的大脑皮层会对所接受的信息、既往的记忆、经验、情感进行汇总分析,然后才做

出恰当的反应,这个过程就是整合作用。整合功能的健全有赖于整个大脑皮层功能的协调。但有些儿童因大脑皮层各部分区域

兴奋程度不一样,部分区域或细胞核团功能相对活跃,这就造成了大脑皮层的协调性变差,整合功能紊乱,从而导致上述症状

的出现。

  为什么在现代社会,会有这么多的孩子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症?根据儿童心理学家的研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先

天不足”。专家认为,现代一些孕妇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经常处在忙碌、焦虑、不安之中,运动明显不足,这就影响到胎位

的变动,从而直接影响到胎儿在平衡能力方面的发育。此外,一些孕妇因为嗜好烟酒、浓茶、咖啡等影响营养的摄入,造成胎

儿大脑发育的不足,引起出生后触觉学习不良的现象。而触觉学习不良,会使一个大儿童的皮肤像很小的孩子那样敏感,对细

微的刺激都会产生反应,在上课时就出现一副东抓西摸、心神不宁的模样。
  二是孩子缺乏应有的、健康的游戏活动。一些父母过度保护孩子,让孩子生活在温室里,吃着最有营养的食物,穿着最柔

软的衣服,住在没有温度变化的空调房里。还有的生怕摔痛孩子,限制孩子的爬行活动,有的孩子没有经过爬行阶段就直接学

会了走路。学会走路后,小孩不是在儿童车上被大人推着,就是坐在汽车里,走路的时间并不多。这样导致孩子很少获得五官

感觉上的刺激和对肌肉运动的感受。还有的父母为了省心,一旦孩子哭闹,就投其所好,让很小的孩子长时间地玩电子产品。

虽然一时看不出这样对孩子有什么不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使孩子身体协调能力发展迟缓和感觉异常。比如,有的孩子

写作业时常要漏字,家长以为是小孩的粗心大意,实际上是因为小孩的大脑无法控制眼球的轻微振颤所致。还有一些孩子有拖

拉的毛病。其实,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是不想快,而是想快也快不起来,他们身体协调能力差,常常做出错误的判断与行为,无

法有效地驾驭自己,无法有计划、有条理地对事物进行操作。

  三是孩子生活环境过于封闭。现在的孩子多居住在“独门独户”的环境中,多数孩子在4岁之前缺乏与同龄小孩相处的经

验,有的直到6岁才初次接触到同龄孩子,这对孩子以后的人际关系极为不利。

  如何有效地帮助这些“感觉统合失调”的聪明孩子走出困境呢?专家认为,一是要从零岁开始对孩子进行科学、系统的早

期教育;二是家长与老师应当为这些孩子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以科学观念和教养方法来引导孩子;三是在开


发智力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感觉能力和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的能力,成为可塑之才。

鹏飞狮城 LV10

发表于 18-4-2013 21: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鹏飞狮城 于 22-4-2013 18:32 编辑
Fiona2004 发表于 15-4-2013 10:24
幼培署署长李东瑾博士: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2013-04-15)

他也在母亲的影响下对华文有浓厚兴趣,11岁前读完120回的《红楼梦》原著,并继承母亲对金庸小说的喜好,看完整套《神雕侠侣》和《射雕英雄传》。

看完整套《神雕侠侣》和《射雕英雄传》我信,11岁读完"红楼梦"就有点过了。

如世之好淫者,不过悦容貌,...恨不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趣兴...惟'意淫’二字,可心会而不可口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